《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及翻譯
文章分類:文言文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文】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裡之城,七裡 之郭②,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 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7)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 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戰,戰必勝 矣。”
【註釋】
①天時、地利、人和:《茍子?王霸篇》說:“農夫樸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茍子所指的“天時”指農時,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這裡所說的“天時”則指尖兵作戰的時機、氣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險要,城池堅固等;“人和”則 指人心所向,內部團結等。②三裡之城,七裡之郭:內城叫“城”,外城 叫“郭”。內外城比例一般是三裡之城,七裡之郭。③池:即護城河。 ④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擊性武器。革:皮革,指甲胄。古代甲胄確 皮革做的,也有用銅鐵做的。5)委:棄。6)域民:限制人民。域, 界限.8)畔:同“叛”。9)有:或,要麼。
【原文】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裡之城,七裡 之郭②,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 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7)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 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戰,戰必勝 矣。”
【註釋】
①天時、地利、人和:《茍子?王霸篇》說:“農夫樸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茍子所指的“天時”指農時,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這裡所說的“天時”則指尖兵作戰的時機、氣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險要,城池堅固等;“人和”則 指人心所向,內部團結等。②三裡之城,七裡之郭:內城叫“城”,外城 叫“郭”。內外城比例一般是三裡之城,七裡之郭。③池:即護城河。 ④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擊性武器。革:皮革,指甲胄。古代甲胄確 皮革做的,也有用銅鐵做的。5)委:棄。6)域民:限制人民。域, 界限.8)畔:同“叛”。9)有:或,要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