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受則受,當辭則辭》原文及翻譯
文章分類:文言文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當受則受,當辭則辭
【原文】
陳臻①問曰:“前日於齊,王饋兼金②一百③而不受;於宋,饋七十鎰而受;於薛④,饋五十鎰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於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當在宋也,予將有遠行,行者必以贐5);辭 曰:‘饋贐。’予何為不受?當在薛也,予有戒心;辭日:‘聞戒, 故為兵饋之。’予何為不受?若於齊,則未有處也6)。無處而饋之, 是貨之7)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8)
【註釋】
1)陳臻:孟子的學生。②兼金:好金。因其價格雙倍於普通金,所以稱為“兼金”。③一百:即一百鎰yi)。鎰為古代重量單位.一鎰為 二十兩。④薛:春秋時有薛國,但在孟子的時代已被齊國所滅,所以,這裡的薛是指齊國靖郭君田嬰的封地,在今山東滕縣東南。⑤贐jin):給遠行的人送路費或禮物。6)戒心:戒備意外發生。根據趙歧的註釋,當時有惡人要害孟子,所以孟子有所戒備。7)未有處:沒有出處,引申為 沒有理由。8)貨:動詞,收買,賄賂。
【原文】
陳臻①問曰:“前日於齊,王饋兼金②一百③而不受;於宋,饋七十鎰而受;於薛④,饋五十鎰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於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當在宋也,予將有遠行,行者必以贐5);辭 曰:‘饋贐。’予何為不受?當在薛也,予有戒心;辭日:‘聞戒, 故為兵饋之。’予何為不受?若於齊,則未有處也6)。無處而饋之, 是貨之7)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8)
【註釋】
1)陳臻:孟子的學生。②兼金:好金。因其價格雙倍於普通金,所以稱為“兼金”。③一百:即一百鎰yi)。鎰為古代重量單位.一鎰為 二十兩。④薛:春秋時有薛國,但在孟子的時代已被齊國所滅,所以,這裡的薛是指齊國靖郭君田嬰的封地,在今山東滕縣東南。⑤贐jin):給遠行的人送路費或禮物。6)戒心:戒備意外發生。根據趙歧的註釋,當時有惡人要害孟子,所以孟子有所戒備。7)未有處:沒有出處,引申為 沒有理由。8)貨:動詞,收買,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