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山木》譯註
文章分類:古代典籍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題解】
本篇仍主要是討論處世之道。篇內寫瞭許多處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故事,希望找到一條最佳途徑,而其主要精神仍是虛己、無為。
全文分為九個部分。第一部分至“其為道德之鄉乎”,寫山木無用卻能保全和雁不能鳴因而被殺,說明很難找到一條萬全的路,最好的辦法也隻能是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遊於“萬物之祖”和“道德之鄉”。這一部分對於揭示篇文題旨最為重要。第二部分至“其孰能害之”,指出貪圖權位必然引起爭端,必然帶來禍患,唯有“虛己”才能除患避禍。第三部分至“而況有大塗者乎”,通過賦斂以造鐘的故事諷喻不應拘滯於物,真正需要的是順任自然。第四部分至“而況人乎”,寫孔子在陳、蔡之間被圍,說明世途多艱,“削跡捐勢”、“不為功名”才是處世之道。第五部分至“固不待物”,通過孔子和桑雽的對話,進一步提出緣形、率情的主張,即順應自然去行動,遵從本性去縱情。第六部分至“此比幹之見剖心征也夫”,寫莊子的貧困,原因卻在於“今處昏上亂相之間”。第七部分至“聖人晏然體逝而終矣,”通過孔子被圍時的態度,說明聖人身處逆境也能安然順應。第八部分至“吾所以不庭也”,借莊子一系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