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無分貴賤
文章分類:讀者投稿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莊子在德充符第一個故事,以兩腿殘廢的「王駘」來說明「德」,「德」會散發內在的魅力,不會受外貌殘缺的影響。
莊子認為「德」無法以言教,是一種內心自我啟發,是一種瞭解自然道理,看淡生老病死的領悟。具備「德性」修養的人,內心不會有成見,也不會隨外界事物改變。即便自己隨時間老去,德性是不會動搖。尤其,看待世間萬物,不會有任何不同,也不會突顯自我的不同,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個境界比聖人還高,不會造成老子所說「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也是「德之治」在「聖人之治」上面的原因。
本章是莊子說明「德」的第二個故事。
這次所舉「申徒嘉」也是個兩腿殘廢的人,古時可能是犯 罪受刑所致。
而恰巧的是,他的對手又是當時鄭國上卿「子產」,是一個執法的人。真是狹路相逢,極富戲劇張力。
這兩個身份懸殊的人,卻都是「伯昏無人」的學生,可見「伯昏無人」做到瞭「道無棄人」。
這是莊子要表達另一個「德」的意涵。
現在來看兩人的精彩對話。
莊子認為「德」無法以言教,是一種內心自我啟發,是一種瞭解自然道理,看淡生老病死的領悟。具備「德性」修養的人,內心不會有成見,也不會隨外界事物改變。即便自己隨時間老去,德性是不會動搖。尤其,看待世間萬物,不會有任何不同,也不會突顯自我的不同,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個境界比聖人還高,不會造成老子所說「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也是「德之治」在「聖人之治」上面的原因。
本章是莊子說明「德」的第二個故事。
這次所舉「申徒嘉」也是個兩腿殘廢的人,古時可能是犯 罪受刑所致。
而恰巧的是,他的對手又是當時鄭國上卿「子產」,是一個執法的人。真是狹路相逢,極富戲劇張力。
這兩個身份懸殊的人,卻都是「伯昏無人」的學生,可見「伯昏無人」做到瞭「道無棄人」。
這是莊子要表達另一個「德」的意涵。
現在來看兩人的精彩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