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溥《五人墓碑記》原文翻譯註釋出處及寫作背景中心思想
文章分類:文言文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五人墓碑記 張溥
歷史背景
本文寫的是明末天啟六年1626)三月蘇州市民反抗閹黨的鬥爭。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賢專權,閹黨當政。他們網羅黨羽,排斥異己,殺戮大臣,欺壓人民,暴虐無道,形成瞭“鉤黨之捕遍於天下”的局面。當時以江南士大夫為首的東林黨人,主張開放言路,改良政治。他們多次上疏彈劾魏忠賢,鬥爭非常激烈。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對東林黨人進行殘酷迫害,楊漣、左光鬥、魏大昌等相繼被殺。天啟六年1626),魏忠賢又派爪牙到蘇州逮捕周順昌,蘇州市民群情激憤,奮起反抗,發生暴動。事後,統治者大范圍搜捕暴動市民,市民首領顏佩韋等五人為瞭保護群眾,挺身投案,英勇就義。次年,崇禎皇帝即位,罷黜魏忠賢,魏畏罪自縊,閹黨失敗,周順昌得以昭雪。為瞭紀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蘇州人民把他們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稱為“五人之墓”.張溥於崇禎元年1628)寫下這篇《五人墓碑記》。碑記,又稱碑志,記述死者生前的事跡,評價、歌頌其功德,刻在墓碑上。
原文
歷史背景
本文寫的是明末天啟六年1626)三月蘇州市民反抗閹黨的鬥爭。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賢專權,閹黨當政。他們網羅黨羽,排斥異己,殺戮大臣,欺壓人民,暴虐無道,形成瞭“鉤黨之捕遍於天下”的局面。當時以江南士大夫為首的東林黨人,主張開放言路,改良政治。他們多次上疏彈劾魏忠賢,鬥爭非常激烈。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對東林黨人進行殘酷迫害,楊漣、左光鬥、魏大昌等相繼被殺。天啟六年1626),魏忠賢又派爪牙到蘇州逮捕周順昌,蘇州市民群情激憤,奮起反抗,發生暴動。事後,統治者大范圍搜捕暴動市民,市民首領顏佩韋等五人為瞭保護群眾,挺身投案,英勇就義。次年,崇禎皇帝即位,罷黜魏忠賢,魏畏罪自縊,閹黨失敗,周順昌得以昭雪。為瞭紀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蘇州人民把他們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稱為“五人之墓”.張溥於崇禎元年1628)寫下這篇《五人墓碑記》。碑記,又稱碑志,記述死者生前的事跡,評價、歌頌其功德,刻在墓碑上。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