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傢法傢道傢治國思想比較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一、對人性的基本看法導致的治國理念上的異同
一)儒傢孔子認為人民是可以教化的,“信”“仁”“禮”都是統治者教化的結果,而且人性相近,人性是教化的結果。至於教化的手段則是以身作則和以道誨人。
孟子堅持性善論。人的善性指的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社會本性;人性善是指人與生俱來的具有一種原始的善良之心;人性善是指人可以從善心培養出善性。
因此儒傢在治國思想上堅持的觀點是,強調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強調推恩之術,實行仁政。與霸道相比,行王道才能平治天下。服力不能使人心服,以德服人可以使人民心悅誠服,以力對待他人,得不到他人的擁護。行“仁政”者,則可以得到大多數人的擁護幫助。
二) 法傢韓非子認為,人的本性是“自為”“好利”,人的“欲利”本性是不能改造的。因此法傢認為統治者就應該用利這個杠桿去控制民眾。“夫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善也,而用其不得而非也”。古代社會的仁愛禮讓是由當時的自然經濟狀況決定的。現代社會經濟狀況造成社會“爭於氣力”,要治理現代社會,就不能取法古代,而隻能以法治國。基於人們“好利”的本性,君臣關系實際上是一種買賣關系。因此韓非主張采用監督考察和陰謀詭計來駕馭臣屬。這樣法術勢相結合控制社會的手段。
一)儒傢孔子認為人民是可以教化的,“信”“仁”“禮”都是統治者教化的結果,而且人性相近,人性是教化的結果。至於教化的手段則是以身作則和以道誨人。
孟子堅持性善論。人的善性指的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社會本性;人性善是指人與生俱來的具有一種原始的善良之心;人性善是指人可以從善心培養出善性。
因此儒傢在治國思想上堅持的觀點是,強調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強調推恩之術,實行仁政。與霸道相比,行王道才能平治天下。服力不能使人心服,以德服人可以使人民心悅誠服,以力對待他人,得不到他人的擁護。行“仁政”者,則可以得到大多數人的擁護幫助。
二) 法傢韓非子認為,人的本性是“自為”“好利”,人的“欲利”本性是不能改造的。因此法傢認為統治者就應該用利這個杠桿去控制民眾。“夫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善也,而用其不得而非也”。古代社會的仁愛禮讓是由當時的自然經濟狀況決定的。現代社會經濟狀況造成社會“爭於氣力”,要治理現代社會,就不能取法古代,而隻能以法治國。基於人們“好利”的本性,君臣關系實際上是一種買賣關系。因此韓非主張采用監督考察和陰謀詭計來駕馭臣屬。這樣法術勢相結合控制社會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