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辛棄疾故居 尋常巷陌風流在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山東歷城區遙墻鎮東南方不遠的四風閘是一個隻有百十戶人傢的普通村落。在這個村子的西南角,有一塊三畝見方的風水寶地卻八百年來無人耕種,由村裡代納錢糧,村民俗稱"舍地".盡管村民現在隻剩下任、韓、孟、王、呂等姓氏,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卻稱這裡為"辛傢墳".再往下打聽,連未上學的孩子都能告訴你,"辛棄疾是俺村的,這是他傢的祖墳!"
公元1207年,辛棄疾於南宋江西鉛山去世時,其傢鄉尚處在金王朝的統治下。在沒有子嗣守候的八百年間,辛傢墳依然被傢鄉父老存留著。這是對民族英雄和曠世文豪的敬仰,還是對忠義精神的一種傳承?
尋根— 昨日重現的稼軒故裡
1140年,是宋金交戰史上悲劇氛圍頗濃的一年。這一年,嶽飛所率的嶽傢軍在抗金節節勝利的情況下被南宋朝廷嚴令調回,淮河以北大片領土得而復失。正是在這一年,在金人占領下的歷城四風閘村,又一個抗金英雄誕生瞭,他就是辛棄疾。
1161年,乘金主完顏亮興兵南犯 之機,21歲的辛棄疾聚集鄉眾20 00餘人,舉起抗金的義旗,後率眾投奔濟南起義軍領袖耿京。次年,耿京采納辛棄疾建議,派辛棄疾等人奉表歸宋,宋高宗欣然接受瞭這支義軍。而辛棄疾北歸途中卻獲悉耿京已被叛徒張安國謀殺,於是,他邀集50名義士闖入5萬眾的金營,生擒張安國,並策動上萬士兵反正,押解張安國回到建康斬首示眾,此舉轟動南宋朝野,連宋高宗也為之三嘆惜。從這一年起,在後半生40多年的宦海浮沉中,辛棄疾再沒有回到故鄉。今天,人們隻能在名句"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的名句中,細細品味他心中的"國恨"和"鄉愁".
公元1207年,辛棄疾於南宋江西鉛山去世時,其傢鄉尚處在金王朝的統治下。在沒有子嗣守候的八百年間,辛傢墳依然被傢鄉父老存留著。這是對民族英雄和曠世文豪的敬仰,還是對忠義精神的一種傳承?
尋根— 昨日重現的稼軒故裡
1140年,是宋金交戰史上悲劇氛圍頗濃的一年。這一年,嶽飛所率的嶽傢軍在抗金節節勝利的情況下被南宋朝廷嚴令調回,淮河以北大片領土得而復失。正是在這一年,在金人占領下的歷城四風閘村,又一個抗金英雄誕生瞭,他就是辛棄疾。
1161年,乘金主完顏亮興兵南犯 之機,21歲的辛棄疾聚集鄉眾20 00餘人,舉起抗金的義旗,後率眾投奔濟南起義軍領袖耿京。次年,耿京采納辛棄疾建議,派辛棄疾等人奉表歸宋,宋高宗欣然接受瞭這支義軍。而辛棄疾北歸途中卻獲悉耿京已被叛徒張安國謀殺,於是,他邀集50名義士闖入5萬眾的金營,生擒張安國,並策動上萬士兵反正,押解張安國回到建康斬首示眾,此舉轟動南宋朝野,連宋高宗也為之三嘆惜。從這一年起,在後半生40多年的宦海浮沉中,辛棄疾再沒有回到故鄉。今天,人們隻能在名句"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的名句中,細細品味他心中的"國恨"和"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