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_第十九章-譯文、註釋、評析
文章分類:古代典籍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原文]
絕聖棄智①,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②以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屬④;見素抱樸⑤,少私寡欲;絕學無憂⑥。
[譯文]
拋棄聰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義,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也就沒有瞭。聖智、仁義、巧利這三者全是巧飾,作為治理社會病態的法則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們的思想認識有所歸屬,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欲雜念,拋棄聖智禮法的浮文,才能免於憂患。
[註釋]
1、絕聖棄智:拋棄聰明智巧。此處“聖”不作“聖人”,即最高的修養境界解,而是自作聰明之意。
2、此三者:指聖智、仁義、巧利。
3、文:條文、法則。
4、屬:歸屬、適從。
5、見素抱樸:意思是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素”是沒有染色的絲;“樸”是沒有雕琢的木;素、樸是同義詞。
6、絕學無憂:指棄絕仁義聖智之學。
[引語]
上一章敘述瞭大道廢棄後社會病態的
絕聖棄智①,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②以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屬④;見素抱樸⑤,少私寡欲;絕學無憂⑥。
[譯文]
拋棄聰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義,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也就沒有瞭。聖智、仁義、巧利這三者全是巧飾,作為治理社會病態的法則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們的思想認識有所歸屬,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欲雜念,拋棄聖智禮法的浮文,才能免於憂患。
[註釋]
1、絕聖棄智:拋棄聰明智巧。此處“聖”不作“聖人”,即最高的修養境界解,而是自作聰明之意。
2、此三者:指聖智、仁義、巧利。
3、文:條文、法則。
4、屬:歸屬、適從。
5、見素抱樸:意思是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素”是沒有染色的絲;“樸”是沒有雕琢的木;素、樸是同義詞。
6、絕學無憂:指棄絕仁義聖智之學。
[引語]
上一章敘述瞭大道廢棄後社會病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