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在宥》譯註
文章分類:古代典籍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題解】
“在”是自在的意思,“宥”是寬容的意思。反對人為,提倡自然,闡述無為而治的主張就是本篇的主旨。
全篇大體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至“吾又何暇治天下哉”,指出一切有為之治都會使天下之人“淫其性”而“遷其德”,因此“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就應當“莫若無為”;一開始就推出瞭“無為”而治的主張,而開篇的兩句話便是提挈全文的總綱。第二部分至“故曰‘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借老聃對崔瞿的談話說明推行仁義擾亂人心是天下越治越壞的原因,極力主張“絕聖去知”。第三部分至“而我獨存乎”,通過廣成子對黃帝的談話,闡明治天下者必須先治身的道理,並詳細說明瞭治身、體道的方法和途徑。第四部分至“起辭而行”,用鴻蒙與雲將的對話,進一步闡明無為與養心的關系,指出無為的要害就在於“心養”。第五部分至“天地之友”,著力說明擁有土地的統治者一心貪求私利必定留下禍患,從而進一步闡明瞭“養心”和“忘物”的關系,做到瞭“無己”也就能忘形、忘物。餘下為第六部分,概括瞭治理天下時遇到的十種情況,指出對待這些情況都隻能聽之任之,隨順應合,並就此提出瞭君主無為,臣下有為的主張。不過,本篇所反映
“在”是自在的意思,“宥”是寬容的意思。反對人為,提倡自然,闡述無為而治的主張就是本篇的主旨。
全篇大體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至“吾又何暇治天下哉”,指出一切有為之治都會使天下之人“淫其性”而“遷其德”,因此“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就應當“莫若無為”;一開始就推出瞭“無為”而治的主張,而開篇的兩句話便是提挈全文的總綱。第二部分至“故曰‘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借老聃對崔瞿的談話說明推行仁義擾亂人心是天下越治越壞的原因,極力主張“絕聖去知”。第三部分至“而我獨存乎”,通過廣成子對黃帝的談話,闡明治天下者必須先治身的道理,並詳細說明瞭治身、體道的方法和途徑。第四部分至“起辭而行”,用鴻蒙與雲將的對話,進一步闡明無為與養心的關系,指出無為的要害就在於“心養”。第五部分至“天地之友”,著力說明擁有土地的統治者一心貪求私利必定留下禍患,從而進一步闡明瞭“養心”和“忘物”的關系,做到瞭“無己”也就能忘形、忘物。餘下為第六部分,概括瞭治理天下時遇到的十種情況,指出對待這些情況都隻能聽之任之,隨順應合,並就此提出瞭君主無為,臣下有為的主張。不過,本篇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