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天下於天下
文章分類:讀者投稿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莊子在大宗師前段,以「真人」具有真知,來駁斥一般人認知是有問題的。
那如何可以辨別這些假知識呢?
其一,可以與客觀事實作驗證,比如傳說「真人」可以用腳跟呼吸,完全違反自然道理,表示這種傳說是有問題。
其二,如果都是人為的知識,可以檢視論述前後有無問題。比如,有人總結「真人」是「不以心損道,不以人助天」,而與原傳說「不知說生,不知惡死」,所含意思完全不同。莊子推導兩者的差異,就是人對環境的態度,一則說「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另一則是說「同喜同悲」,不知「真人」應該遵循自然道理,或者是人世間道理。
莊子由以上的批判,最主要是闡述他對「真人」的認知。他認為「真人」就是具有全德的活生生人,外在能符合人世間道理行走,內心也能明瞭自然道理,作為人生的準則,是一個能達「天人合一」的人。
本章節莊子繼續批判一般人對「死生」認知的矛盾。一般人對於「死生」認為很重要,然而卻可以為價值信念或財富名利,而輕用其身,置生命於後,把生命看作不重要。
其實,莊子是在闡述老子「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 殆,可以長久。」的意思,不知道的人會瞎猜。
那如何可以辨別這些假知識呢?
其一,可以與客觀事實作驗證,比如傳說「真人」可以用腳跟呼吸,完全違反自然道理,表示這種傳說是有問題。
其二,如果都是人為的知識,可以檢視論述前後有無問題。比如,有人總結「真人」是「不以心損道,不以人助天」,而與原傳說「不知說生,不知惡死」,所含意思完全不同。莊子推導兩者的差異,就是人對環境的態度,一則說「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另一則是說「同喜同悲」,不知「真人」應該遵循自然道理,或者是人世間道理。
莊子由以上的批判,最主要是闡述他對「真人」的認知。他認為「真人」就是具有全德的活生生人,外在能符合人世間道理行走,內心也能明瞭自然道理,作為人生的準則,是一個能達「天人合一」的人。
本章節莊子繼續批判一般人對「死生」認知的矛盾。一般人對於「死生」認為很重要,然而卻可以為價值信念或財富名利,而輕用其身,置生命於後,把生命看作不重要。
其實,莊子是在闡述老子「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 殆,可以長久。」的意思,不知道的人會瞎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