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敬老風尚
文章分類:百科知識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尊老敬老,是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數千年代代相傳。
孔子認為“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有所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意思是說,作子女的,如果僅是能養父母,並不尊敬他們,更不能以和顏悅色的態度對待他們,這不算真正孝敬老人。孟子則進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歷代王朝對養老敬老也作出瞭許多具體規定:周朝每年舉行“鄉飲酒禮”,用以“正齒位、序人倫、敬老尊賢、息事端、敦睦鄉裡”;春秋戰國時期規定,70歲以上老人免一子賦役,80歲以上老人免二子賦役,90歲以上老人全傢免賦役;秦漢之際,國傢每年在仲春、仲秋舉行兩次養老禮。仲秋之月,地方官員,要“按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八十、九十禮有加”;漢文帝規定,80歲以上老人,每月供給大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鬥,並規定“凡孝於親者人帛五匹”;唐朝規定,“男人七十、婦人七十五以上者,皆給‘子侍’”;明朝對老人有三優:一是“尊高年”,二是“設裡正”,三是“優致仕”。朱元璋出身貧寒,對老年媼翁,特別體恤。他“詔天下養老之政”,凡80歲以上貧無產業者,隻要為人正派,鄉裡稱善,月給米五鬥、肉五斤。他還下令各州府縣,選擇德高望重的老人,“凡見官有民患者”,可以上公堂直諫。“三諫不悛”,還可直接報告朝廷。
孔子認為“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有所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意思是說,作子女的,如果僅是能養父母,並不尊敬他們,更不能以和顏悅色的態度對待他們,這不算真正孝敬老人。孟子則進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歷代王朝對養老敬老也作出瞭許多具體規定:周朝每年舉行“鄉飲酒禮”,用以“正齒位、序人倫、敬老尊賢、息事端、敦睦鄉裡”;春秋戰國時期規定,70歲以上老人免一子賦役,80歲以上老人免二子賦役,90歲以上老人全傢免賦役;秦漢之際,國傢每年在仲春、仲秋舉行兩次養老禮。仲秋之月,地方官員,要“按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八十、九十禮有加”;漢文帝規定,80歲以上老人,每月供給大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鬥,並規定“凡孝於親者人帛五匹”;唐朝規定,“男人七十、婦人七十五以上者,皆給‘子侍’”;明朝對老人有三優:一是“尊高年”,二是“設裡正”,三是“優致仕”。朱元璋出身貧寒,對老年媼翁,特別體恤。他“詔天下養老之政”,凡80歲以上貧無產業者,隻要為人正派,鄉裡稱善,月給米五鬥、肉五斤。他還下令各州府縣,選擇德高望重的老人,“凡見官有民患者”,可以上公堂直諫。“三諫不悛”,還可直接報告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