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文學評點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文匯讀書周報訊 日前,“復旦大學第三屆文學評點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美國斯坦福大學王靖宇教授、韓國高麗大學崔溶澈教授和全南大學李騰淵教授、中國臺灣高雄師范大學林雅玲教授等研究文學評點的國際著名學者參加瞭會議。
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黃霖教授指出,評點這種傳統文學批評樣式雖然曾一度寂寞,而今卻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重視。黃霖曾經將包括評點在內的古代文學批評的特點概括成“即目散評”四個字:“評點的長處,就在於憑著切身的感受、真實的體味,用自己的心貼近著作者的心去作出鑒賞批評,而不是懸空的理論,或者是搬用別人的所謂理論來硬套。現在西方的有些理論,越來越離開文本,弄得玄乎,甚至為瞭理論而理論。而戴著某種理論的眼鏡,將文本作為沒有生命的標本放在手術臺上,去作冷漠的解剖,這樣的批評往往會給人以一種‘隔’的感覺。可惜的是,我們現在的文學批評大都是這樣的批評。而評點就與此相反,能呈現出一種‘不隔’的特點。這種‘不隔’的特點,往往能達到兩個層次上的心靈融合:第一個層次是評者與作者的心靈融合,第二個層次是讀者與批者、作者的心靈融合。評點就是溝通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一座橋梁,是一種鮮活的而不是僵硬的、冷漠的文學批評,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份寶貴的遺產。我們應該珍視它的價值,研究它的特點,總結它的經驗。”
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黃霖教授指出,評點這種傳統文學批評樣式雖然曾一度寂寞,而今卻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重視。黃霖曾經將包括評點在內的古代文學批評的特點概括成“即目散評”四個字:“評點的長處,就在於憑著切身的感受、真實的體味,用自己的心貼近著作者的心去作出鑒賞批評,而不是懸空的理論,或者是搬用別人的所謂理論來硬套。現在西方的有些理論,越來越離開文本,弄得玄乎,甚至為瞭理論而理論。而戴著某種理論的眼鏡,將文本作為沒有生命的標本放在手術臺上,去作冷漠的解剖,這樣的批評往往會給人以一種‘隔’的感覺。可惜的是,我們現在的文學批評大都是這樣的批評。而評點就與此相反,能呈現出一種‘不隔’的特點。這種‘不隔’的特點,往往能達到兩個層次上的心靈融合:第一個層次是評者與作者的心靈融合,第二個層次是讀者與批者、作者的心靈融合。評點就是溝通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一座橋梁,是一種鮮活的而不是僵硬的、冷漠的文學批評,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份寶貴的遺產。我們應該珍視它的價值,研究它的特點,總結它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