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80年的帝國對外歷程:韜光養晦從“孫子”到“霸王”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從春秋、戰國、暴秦直至秦末戰爭和楚漢戰爭,中國經過其間連續近600年的戰亂、毀壞、凋敝及暴政,處於構建一個統一、安寧、繁榮和長壽的新帝國的極重大歷史關頭。其時,有一項最重大的要素,決定初生的華夏漢帝國對匈奴帝國的戰略和外交:與匈奴相比,漢的戰爭實力顯著羸弱。從高祖到武帝在位初期的約70年裡,漢帝國大致實行“外交防禦”——主要依靠外交的防禦,它一言以蔽之就是“朝貢和平”:漢帝國向匈奴帝國朝貢,以便不遭到強大兇猛的匈奴帝國的大規模武力入侵和破壞。無疑,在廣義的戰略形態和精神氣質上,“外交防禦”和“朝貢和平”是“孫子”式的。但從事後來看,這也可以被稱作歷史性大反攻之前“韜光養晦”式的漫長前奏,因為隨之而來的是武帝發動一次次大規模遠程打擊,以至最終決戰決勝,擊毀作為大帝國的匈奴,永久結束它對漢帝國乃至華夏的近乎致命的威脅。
“防禦外交”的開啟
“防禦外交”的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