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在東漢並非獨步天下,班固與他的“一生之敵”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作為東漢最著名的史學傢和文學傢,班固贏得瞭後世學者的廣泛贊譽。在史學界,他與司馬遷一起被稱為“班馬”或“馬班”;在文學界,他又與揚雄、張衡一起被稱為“班揚”、“班張”,也有人將他與馬融並稱“班馬”。可這些人雖與班固齊名,卻不與之同時。難道班固的學問在當時真是獨步天下,沒有對手嗎?
其實不然。與班固同期也有些與之齊名的文人,傅毅就是其一。兩人本是太學同學,經歷也極為相似,卻在文學創作中互不服氣,一生中在文學和史學領域有過數次“交鋒”。因此,把兩人稱作“一生之敵”,並不為過。
據陳其泰先生考證,班固在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47),即16歲時到洛陽太學求學,與傅毅成為同學。從《後漢書·崔駰傳》中崔駰“少遊太學,與班固、傅毅同時齊名”的記載來看,這種說法不無依據。當時,班、傅兩人已與崔駰一起在太學中嶄露頭角瞭。
後來,由於要為父守喪,班固不得不離開太學,回老傢居憂。直到漢明帝永平五年62),班固以“私改國史”的罪名被逮至洛陽,後被漢明帝赦免,除蘭臺令史,作《世祖本紀》。之後,班固遷為郎,典校秘書,“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事,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之”。這樣,曾經的太學同學又在洛陽相遇。不過,這時的班固,地位已在傅毅之上。據《後漢書·劉復傳》記載,劉復“與班固、賈逵共述漢史,傅毅等皆宗事之”。
其實不然。與班固同期也有些與之齊名的文人,傅毅就是其一。兩人本是太學同學,經歷也極為相似,卻在文學創作中互不服氣,一生中在文學和史學領域有過數次“交鋒”。因此,把兩人稱作“一生之敵”,並不為過。
據陳其泰先生考證,班固在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47),即16歲時到洛陽太學求學,與傅毅成為同學。從《後漢書·崔駰傳》中崔駰“少遊太學,與班固、傅毅同時齊名”的記載來看,這種說法不無依據。當時,班、傅兩人已與崔駰一起在太學中嶄露頭角瞭。
後來,由於要為父守喪,班固不得不離開太學,回老傢居憂。直到漢明帝永平五年62),班固以“私改國史”的罪名被逮至洛陽,後被漢明帝赦免,除蘭臺令史,作《世祖本紀》。之後,班固遷為郎,典校秘書,“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事,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之”。這樣,曾經的太學同學又在洛陽相遇。不過,這時的班固,地位已在傅毅之上。據《後漢書·劉復傳》記載,劉復“與班固、賈逵共述漢史,傅毅等皆宗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