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古代的漏泄禁中語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禁中,指皇宮深院,宮廷門戶有禁,非侍禦者不得入,故曰禁中。禁中語,是指皇帝最近尚未公開的講話,我們今天稱之為小道消息。漏泄禁中語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問題呢?韓非子有一篇文章叫《主道》,講的便是為君之道。他強調王者要“虛靜以待”,“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之正”。要做到虛靜,王者必須去想去意,即沒有自己固定的想法和意願。所以韓非子強調“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琢。君無見其意,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君王的意欲表露於外,為臣者便能因而謀取私利,君王便不可能看清楚為臣者的真實情況及其本意,故不能讓為臣者得知君主所思所欲。反之,“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於智;賢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窮於能;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故君不窮於名。是故不賢而為賢者師,不智而為智者正。臣有其勞,君有其成功。此之謂賢主之經也”。如此的話,主動權在君王之手。漏泄禁中語者,無非是通過觀察君王無意中的言行,向相關人員表述君王眼前之好惡和意願,為臣者可以借此以達到某種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