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昌齡與隆裡周邊人才群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龍標天遠接龍溪,黯黯青山月欲低。千載羈魂應不怨,詩荒開遍夜郎西。”這是貴州第一位侗族進士龍起雷作的《王少伯墓》的詩句。大意是:有王昌齡墓的龍標山在天際邊遠遠連接著他被貶謫時所過的龍溪,那青山因為詩人被貶到此而為之黯淡,月兒也為之低沉。但你那被放逐的千載冤魂不應該再有什麼怨恨,因為你的到來和教化使荒蠻落後的夜郎西部開遍瞭詩文人才之花。龍起雷,五開衛今黎平縣)人,侗族。明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乙醜科進士,為“黎平進士之始,尤足以式鄉裡為鄉裡楷模)”《黔詩紀略》卷十一)。他是有史可考的貴州第一位侗族進士,曾任江西清江縣知縣,官至南京大理寺評事相當最高人民法院審判長)。龍起雷這首詩寄托瞭對王昌齡不幸被貶謫的深深同情,表達瞭對他這位“詩傢天子”的崇敬,也歌頌瞭他在龍標縣傳播漢族文化、開啟民智、教授詩文的歷史功績。
王昌齡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太原人。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進士,授職汜水縣尉。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又考中博學宏辭科第一,升遷校書郎。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王昌齡因為張九齡被罷相表示同情,被李林甫等當朝權貴罷貶嶺南。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秋,王昌齡獲朝廷大赦北返,是年冬天,被任命為江寧南京)丞,在江寧任職不到十年,於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因寫《梨花賦》,內含嘲諷,再次被降職為龍標縣尉,因而千裡迢迢、旅途勞頓來到現今湘黔交界的黔東南錦屏縣龍裡今隆裡鄉)所。
王昌齡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太原人。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進士,授職汜水縣尉。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又考中博學宏辭科第一,升遷校書郎。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王昌齡因為張九齡被罷相表示同情,被李林甫等當朝權貴罷貶嶺南。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秋,王昌齡獲朝廷大赦北返,是年冬天,被任命為江寧南京)丞,在江寧任職不到十年,於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因寫《梨花賦》,內含嘲諷,再次被降職為龍標縣尉,因而千裡迢迢、旅途勞頓來到現今湘黔交界的黔東南錦屏縣龍裡今隆裡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