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楓:為什麼應該建設中國的古典學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今年恰逢“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各種相關學術活動整裝待發。西學與中學、傳統與現代的辯證關系也越來越為思想界所關註。劉小楓教授和甘陽教授主編的“經典與解釋”叢書15年來已出版350種經典與解釋書籍。1月10日,“經典與解釋”叢書出版紀念研討會在人民大學舉行,引各方關註。
最近有文章以《古典學不是劉小楓他們搞的那套》名義出現在媒體上,引起瞭一些爭議。該文章開篇即稱“多少人讀過不好說,但知道或聽過《荷馬史詩》的可能比真正見過河馬的人還要多觀察者註:原文如此)”,並用類似虛擬語態表示:“就國內目前狀況來說,西方古典學研究仍處於草創、學習階段,不能急於以我為主,不應該讓它在當前發揮它本不該發揮的作用。”觀察者網就此聯系劉小楓教授。他的表態言簡意賅:“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這個熱鬧恰逢其時,本人五年前的一篇舊文可以作為回應。”
一個國傢的招牌大學也以培養各行各業的高級白領為最高榮譽,國傢的品質如何便可想而知——遺憾的是,晚近十多年來,我們親眼目睹大學文科的實用取向有增無減。
最近有文章以《古典學不是劉小楓他們搞的那套》名義出現在媒體上,引起瞭一些爭議。該文章開篇即稱“多少人讀過不好說,但知道或聽過《荷馬史詩》的可能比真正見過河馬的人還要多觀察者註:原文如此)”,並用類似虛擬語態表示:“就國內目前狀況來說,西方古典學研究仍處於草創、學習階段,不能急於以我為主,不應該讓它在當前發揮它本不該發揮的作用。”觀察者網就此聯系劉小楓教授。他的表態言簡意賅:“新文化運動百年紀念,這個熱鬧恰逢其時,本人五年前的一篇舊文可以作為回應。”
一個國傢的招牌大學也以培養各行各業的高級白領為最高榮譽,國傢的品質如何便可想而知——遺憾的是,晚近十多年來,我們親眼目睹大學文科的實用取向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