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歷史再認識的維度: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宋代繪畫題材從宮廷擴展到民間,體現出瞭平民化、世俗化的時代大背景。圖為宋代描繪市井生活的風俗畫《雜技戲孩圖》蘇漢臣繪)。
“積貧積弱”論的片面性
北宋所承繼的五代,是中國歷史上分裂程度最徹底的時代之一:中原有前後相繼的五個王朝,周邊先後分佈著十個割據政權。北宋結束瞭這種動亂頻仍的分裂局面。宋朝統一後的疆域遠遠無法與漢唐相比,但其統治所達到的縱深層面,則是前朝所難於比擬的。
我們的教科書上常說宋代是個“積貧積弱”的時期。“貧”指國力、財政貧乏困窘;“弱”指在對外軍事競爭中力量薄弱。應該說,這種概括有一定道理,亦有其片面性。宋代確實是周邊受到嚴重擠壓、內政因循求穩的時期,是面臨各類嚴峻挑戰的時期,整體戰略格局與政策應對有諸多問題;但與此同時,它也是治國基調比較開明的時期,是社會經濟、制度建設、科技文化領先於世界的時期,其多方面的傑出成就,有效地牽動瞭中古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