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遊列國曾經到過哪些地方,又看到瞭什麼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孔子“周遊列國”,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歷史文化故事。但你是否知道,孔子與弟子們歷時十四載周遊列國,飽嘗艱辛,他們究竟到過哪些地方,又看到瞭什麼?
孔子人生重要階段在路上
孔子的一生應該給我們很多的啟示,他在遊歷中感受山水,在感受山水中體悟人生,在體悟人生中深思求索,在深思求索中形成哲理。
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把自然山水人格化,在欣賞自然景物時,觀照其特征,通過類比聯想到人的道德品格。孔子認為,“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達到仁智勇的首要方法,第一途徑是格物致知,旅遊正可格物致知。
旅途的歡樂抑或困苦,都沒有讓孔子停止他的人生哲思。看著奔流不息的河水,孔子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是孔子面對山水發出的對人生最深刻的認識,是對人生旅程的終極關懷與深刻思考。看到四季自然地更替,又引發瞭他對自然大道的無限感佩:“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沒有深刻繁復的說教,在自然大道面前是如此的深悟與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