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的當下意義 處理好爭與不爭的關系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老子五千言,流傳兩千多年,據說是世界上僅次於《聖經》發行量的一部人類文化典籍。之所以有這樣歷久彌新的翻譯量、印刷量和閱讀量,其根本在於它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恒常思辨、警醒和“淬火”作用。人類歷史總有許多瘋狂的時代,要麼是戰亂頻繁期,要麼是急劇上升期,要麼是引頸轉型期,這時都需要聽聽老子不冷不熱、不慍不火、不疾不厲、不狂不躁的言說。
我們處在經濟社會急劇上升期,也可以說是人的思維意識與社會結構的巨大轉型期,我們如何在到處鶯歌燕舞,日日有慶典、時時有捷報、處處有歡歌的盛世沸騰中,保持一點清醒、常態、低溫,保持一點警覺、思辨、冷眼?我以為讀讀老子,當是時下需要鼓勵的文化原典閱讀方式。西方過去就有許多人重視老子,黑格爾把老子學說看成是真正的哲學;尼采說老子思想“像一個不枯竭的井泉,深載寶藏”;現在也有許多西方人在老子的智慧中,尋找改良經濟社會畸形發展的出路,我們更應近水樓臺先得月。我以為老子對於當下社會起碼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認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