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的經濟學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俗話說,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可在《水滸傳》裡,這位大名鼎鼎的王婆賣的並不是瓜,而是茶——在陽谷縣紫石街上開瞭一間王婆茶坊,具體位置就在武大郎傢隔壁。
武傢兄弟本來與“破落戶財主”出身的西門大官人西門慶素無瓜葛,正是貪取錢財的王婆在其中做局,惹出瞭後面的一系列精彩故事。
南宋的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對當時茶坊的描述是:四時賣奇茶異湯,冬月添賣七寶擂茶、馓子、蔥茶,或賣鹽豉湯,暑天添賣雪泡梅花酒,或縮脾飲暑藥之屬。
王婆的生意似乎不是如此,聽聽她對西門慶的介紹:“老身不瞞大官人說,我傢賣茶,叫作鬼打更!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賣瞭一個泡茶,直到如今不發市。”
王婆的言語之間固然不免有些誇張,我們依然可以依稀得出結論,王婆茶坊的主業至少在三年前就開始悄然轉型,收入和利潤來源不再是靠賣茶水,而是從事雜趁。所謂雜趁,指的是正業之外的買賣。王婆茶坊的雜趁是什麼呢?用王婆的原話說是“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說風情,也會做馬泊六”,翻譯成現在語言就是從事婚姻介紹、胭脂販賣、買賣經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