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到廢:科舉考試的最後歲月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國子監
科舉制度始於隋唐、到明清臻於完善,是中國古代獨特的政治行為。這個讓歐洲的知識分子羨慕的“科舉”在1905年9月2日走到瞭歷史的終點。當天,清廷發佈諭旨,宣佈自明年丙午科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至此,與中國讀書人前途密切相關的科舉制,在經歷瞭1300年漫長歲月後進入歷史。廢科舉是近代中國的一件大事,在當年並沒有引起巨大波動,但是近年來,時移世易,一些研究者以為科舉制被粗暴廢棄甚為可惜;還有一些研究者以為辛亥革命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廢科舉堵塞瞭青年的上升之路。
一百多年過去瞭,我們今天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廢除科舉呢?
科舉與學堂並存
以八股取士為核心的科舉制在西方勢力東來前並沒有問題,這是帝制時代為朝廷選拔人才的制度,而且是一項很不錯的制度,分數面前人人平等,讓社會階層流動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朝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說得過於浪漫瞭,但這項制度確實使社會底層的人對未來有那麼一點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