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古語,闡釋何為“中國精神”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中國精神就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血脈流淌在中國人心中的生生不息的愛;是穿越血與火的洗禮;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進取的力量之源。
以下十句古語是歷代聖賢學者們關於“中國精神”的總結,準確道明瞭中國精神的內涵
。
1、中國氣概:犯我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書·陳湯傳》
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於的功績 。全句為:“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釋義:“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槁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
在司馬光《稽古錄》這部惜墨如金的《資治通鑒》簡編本中,除天象天災之外,國政幾乎從略,但司馬光卻以大量的文字記載瞭漢武帝時代“雖遠必誅”的事實。“兵者,不詳之器”。戰爭向來傷害都是雙方的,武力雖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當國傢危機尚存之時,保傢衛國才是當務之急。
以下十句古語是歷代聖賢學者們關於“中國精神”的總結,準確道明瞭中國精神的內涵
。
1、中國氣概:犯我必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書·陳湯傳》
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於的功績 。全句為:“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釋義:“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槁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
在司馬光《稽古錄》這部惜墨如金的《資治通鑒》簡編本中,除天象天災之外,國政幾乎從略,但司馬光卻以大量的文字記載瞭漢武帝時代“雖遠必誅”的事實。“兵者,不詳之器”。戰爭向來傷害都是雙方的,武力雖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當國傢危機尚存之時,保傢衛國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