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養生:精神的自由,齊物的境界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莊周是戰國時的文學傢、哲學傢,是道傢學派的重要繼承人,他以其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瞭道傢思想的精髓,發展瞭道傢學說,使之成為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從這點上說,莊子真是功不可沒的。《莊子》一書思想博大精深,文字雄奇,既是重要的哲學名著,又堪稱不可多得的文學范本。明代張良珂有一首《在周墓懷古》詩,高度評價瞭莊子之為人及其重要的學術貢獻:“讀罷南華錦繡文,焚書肅拜在周墳。賢愚自古皆歸土,誰似先生百世聞。”
一、與老子一樣,莊子提出瞭人的精神可以不依賴外物而獲得充分的、“絕對”的、自由的主張。
老子曾把這一思想在《道德經》中用“雖有榮觀,燕處超然”這八個字概括。莊子則更進一步,他大力鼓吹精神“絕對自由”的境界,並提出獲得這種自由的方法。這在其名篇《逍遙遊》一文中看得最為分明。文中說像蠅鵬這樣的大鳥,活動范圍如此寬廣,聲威如此巨大,也隻能局限於有限宇宙的狹小區域內,而且還要以“羊角”颶風作為憑藉,更何況綢、學鳩、斥鶴這類小蟲小鳥瞭,它們的飛舞都稱不上是“逍遙遊”。文中還作出瞭“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著名結論,意思是說精神與萬化冥合,心同於宇宙,這樣宇宙有多大,我就有多大,宇宙有多小,我也會有多小,這才能夠做到“逍遙遊”。在《秋水》這篇文章中又以“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的話語來完善這一思想。每聽人說氣功修煉在於修煉境界,“境界大,世界小”,可見莊子為我們描繪出瞭多麼洪闊無邊的精神境界啊。如果境界不開闊,執著於一人、一事、一時、一地,榮辱得失耿耿於懷,縱使嚴加修持,也會不見起色,並且無助於養生。“超越於得失之外”,以及“有容乃大”。讀《莊子》,特別是讀《逍遙遊》,我們會更深切地體悟到這種人生哲理。
一、與老子一樣,莊子提出瞭人的精神可以不依賴外物而獲得充分的、“絕對”的、自由的主張。
老子曾把這一思想在《道德經》中用“雖有榮觀,燕處超然”這八個字概括。莊子則更進一步,他大力鼓吹精神“絕對自由”的境界,並提出獲得這種自由的方法。這在其名篇《逍遙遊》一文中看得最為分明。文中說像蠅鵬這樣的大鳥,活動范圍如此寬廣,聲威如此巨大,也隻能局限於有限宇宙的狹小區域內,而且還要以“羊角”颶風作為憑藉,更何況綢、學鳩、斥鶴這類小蟲小鳥瞭,它們的飛舞都稱不上是“逍遙遊”。文中還作出瞭“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著名結論,意思是說精神與萬化冥合,心同於宇宙,這樣宇宙有多大,我就有多大,宇宙有多小,我也會有多小,這才能夠做到“逍遙遊”。在《秋水》這篇文章中又以“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的話語來完善這一思想。每聽人說氣功修煉在於修煉境界,“境界大,世界小”,可見莊子為我們描繪出瞭多麼洪闊無邊的精神境界啊。如果境界不開闊,執著於一人、一事、一時、一地,榮辱得失耿耿於懷,縱使嚴加修持,也會不見起色,並且無助於養生。“超越於得失之外”,以及“有容乃大”。讀《莊子》,特別是讀《逍遙遊》,我們會更深切地體悟到這種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