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國學經典
古詩詞
文言文
歷史故事
古代典籍
古代小說
武俠小說
情懷小說
百科知識
讀者投稿
國學經典-風雲人物
張帆:“崖山之後無中國”的說法不客觀
【導言】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由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蒙元代宋近百年,版圖雖橫跨歐亞,國祚卻不足一世紀。近代以來,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自東瀛而流傳中國,被諸多漢族愛國者、民族主義者所
呂思勉三癖:好弈、嗜煙、愛貓
呂思勉是一位把廿四史讀過三遍的史學大師。在他傳世不多的照片裡,總給人不茍言笑的印象,似乎隻知道苦讀史書。實際上,除史學外,呂思勉興趣廣泛,也多有著述。他諳熟中醫,著有《醫籍知津》;在文學上,他不但擅
李叔同的文化結構與文化人格
李叔同的文化結構與文化人格——為李叔同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作一個人生時能慮及死,這並不足奇。但在死後猶能憑借生前的超常智慧給世人留下許多思索和盲點,撲朔迷離,如真如幻,這就非哲人所
近代中國尋夢人:“留學生之父”容閎
開欄的話:中國夢是國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中國夢包含著中華民族的復興渴望,同時包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追求。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屈辱和抗爭,讓民族復興成為近代中
馮其庸:書畫俱佳的紅學研究專傢
馮其庸,名遲,字其庸,號寬堂。江蘇無錫縣前洲鎮人。1924年2月3日出生。傢貧困,幼年失學,在傢種地,小學未能畢業,1943年畢業於私立無錫前洲青城中學。1943年下半年,馮其庸考上瞭省立無錫工業專
古典文學專傢袁行霈:深入研究國學是很有必要的
國學不是要不要的問題: 袁行霈代表一向認為,國學不能救中國,也不能引導中國走向現代化。然而,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充分重視中國的國情,國情既包括中國的現狀,也包括中國的歷史,以及中國的學術和文
金庸:中國最後的士大夫 他的人生遠比小說精彩
【編者按】2015年2月8日,恰是金庸先生開筆一甲子(1955年2月8日)的紀念日。有井水處有金庸,讀金庸武俠的人比比皆是,但讀過查良鏞社評的恐怕寥寥無幾;如果沒有讀過查良鏞的社評,你看到的隻是一個
劉小楓談古典教育:不指望學界整個提高古典意識
劉小楓 劉小楓教授(1956-),男,重慶人,北京大學哲學碩士,瑞士巴塞爾大學神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叢書主編、中國傳統:經典與解釋
章太炎:兼革命大傢與國學大師於一身
章太炎 (1869—1936),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改名絳,號太炎,世稱太炎先生。章太炎兼革命大傢與國學大師於一身。作為清末民初著名民主革命傢,章太炎一生特立獨行、卓爾不群。他曾指名道姓地
古典文學專傢葉嘉瑩:詩讓我們心靈不死
讀古典詩詞究竟有什麼用?葉嘉瑩一言以蔽之:詩,讓我們的心靈不死!她堅持中國傳統的詩教之說,認為詩可以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近日,位於南開大學的迦陵學舍如期封頂,漂泊一生的葉嘉瑩終於有瞭一個傢。在她的
1
2
相關文章
張帆:“崖山之後無中國”的說法
呂思勉三癖:好弈、嗜煙、愛貓
李叔同的文化結構與文化人格
近代中國尋夢人:“留學生之父”
馮其庸:書畫俱佳的紅學研究專傢
古典文學專傢袁行霈:深入研究國
作者排行
虛浮
獨木橋
無可取代。
淚痣
臨窗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