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史之亂看大國的衰敗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中國人不但要重溫貞觀之治的光榮,也不能忘懷安史之亂的的沉痛。安史之亂對帝國政治、經濟造成瞭怎樣的破壞歷史書上還有記載,但它給人們心靈造成瞭怎樣的創傷和痛楚現代人恐怕已不能體會得到瞭。其實,從安史之亂前後唐詩的變化,人們已不難發覺那時的有識之士是怎樣為大國的前程憂心忡忡:
一·
玉樹歌終王氣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再過金陵)
——這是一位叫包佶的唐人,當時頗有政績的財經官員,重過六朝古都金陵時寫下的吊古之作。為什麼是“再過金陵”時才有這種“江山不管興亡事”的惆悵?大概那時國傢的局勢已不容再樂觀瞭。
人們通常是在世道幾經扭轉之後,才逐漸對歷史感興趣起來。唐人“金陵懷古”之幽情也不是一開始就有,初唐、盛唐期間的詩歌幾乎不懷古、詠史。隻是到中唐以後,這個題材才漸漸流行起來。現代學者統計,有唐一代懷古詠史詩一共1424首,其中晚唐1014首,占到70%以上。而且所有寫懷古詩的人,幾乎都忘不瞭金陵,都要感嘆六朝興亡。
一·
玉樹歌終王氣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再過金陵)
——這是一位叫包佶的唐人,當時頗有政績的財經官員,重過六朝古都金陵時寫下的吊古之作。為什麼是“再過金陵”時才有這種“江山不管興亡事”的惆悵?大概那時國傢的局勢已不容再樂觀瞭。
人們通常是在世道幾經扭轉之後,才逐漸對歷史感興趣起來。唐人“金陵懷古”之幽情也不是一開始就有,初唐、盛唐期間的詩歌幾乎不懷古、詠史。隻是到中唐以後,這個題材才漸漸流行起來。現代學者統計,有唐一代懷古詠史詩一共1424首,其中晚唐1014首,占到70%以上。而且所有寫懷古詩的人,幾乎都忘不瞭金陵,都要感嘆六朝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