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
文章分類:古代小說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話表祭賽國王謝瞭唐三藏師徒獲寶擒怪之恩,所贈金玉,分毫不受,卻命當駕官照依四位常穿的衣服,各做兩套,鞋襪各做兩雙,絳環各做兩條,外備幹 糧烘炒,倒換瞭通關文牒,大排鑾駕,並文武多官,滿城百姓,伏龍寺僧人,大吹大打,送四眾出城。約有二十裡,先辭瞭國王。眾人又送二十裡辭回。伏龍寺僧人 送有五六十裡不回,有的要同上西天,有的要修行伏侍。行者見都不肯回去,遂弄個手段,把毫毛拔瞭三四十根,吹口仙氣,叫“變!”都變作斑斕猛虎,攔住前 路,哮吼踴躍。眾僧方懼,不敢前進,大聖才引師父策馬而去。少時間,去得遠瞭,眾僧人放聲大哭,都喊:“有恩有義的老爺!我等無緣,不肯度我們也!”
且不說眾僧啼哭,卻說師徒四眾,走上大路,卻才收回毫毛,一直西去。正是時序易遷,又早冬殘春至,不暖不寒,正好逍遙行路。忽見一條長嶺,嶺頂上是路。 三藏勒馬觀看,那嶺上荊棘丫叉,薜蘿牽繞,雖是有道路的痕跡,左右卻都是荊刺棘針。唐僧叫:“徒弟,這路怎生走得?”行者道:“怎麼走不得?”
又道:“徒弟啊,路痕在下,荊棘在上,隻除是蛇蟲伏地而遊,方可去瞭。若你們走,腰也難伸,教我如何乘馬?”八戒道:“不打緊,等我使出鈀柴手來,把釘 鈀分開荊棘,莫說乘馬,就抬轎也包你過去。”三藏道:“你雖有力,長遠難熬,卻不知有多少遠近,怎生費得這許多精神!”行者道:“不須商量,等我去看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