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如何影響中國社會文化的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轉型期中國向何處去,一直為世人矚目。在有答案之前,必先對中國社會的隱性與顯性的特點有所認識。為更好理解此一時期的時代特征,窺視未來前景,著名學者王學泰先生接受瞭訪談。
“小說教”裡的中國人
熊培雲:記得有一年在柬埔寨旅行,當地人就和我說很喜歡不久前熱播的《水滸傳》。
王學泰:清代有個史學傢叫錢大昕,他提出自古有儒、道、釋三教,但從明代以後又多瞭一教,叫“小說教”。為什麼呢?因為小說太吸引人瞭,不僅士大夫們喜歡,而且連不識字的婦女、兒童以及連圓都畫不好的阿Q也都喜歡,論及影響它比儒、道、釋三教還要大些。像阿Q唱的“悔不該手執鋼鞭將你打……”就是《龍虎鬥》的唱詞。錢大昕說,如果說佛教、道教等是教人為善的話,那麼小說教則是教人“作惡”。他主要舉瞭兩個例子。一是以《水滸傳》為代表的“以殺人為好漢”的一類作品,包括戲曲、曲藝;一是以《西廂記》為代表的“以漁色為風流”的一類作品。當然,現在不同於那個時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長期以來,像《水滸傳》、《三國演義》那樣的作品既反應瞭底層社會的遊民意識,同時也強化瞭這種意識的紮根與流行。
“小說教”裡的中國人
熊培雲:記得有一年在柬埔寨旅行,當地人就和我說很喜歡不久前熱播的《水滸傳》。
王學泰:清代有個史學傢叫錢大昕,他提出自古有儒、道、釋三教,但從明代以後又多瞭一教,叫“小說教”。為什麼呢?因為小說太吸引人瞭,不僅士大夫們喜歡,而且連不識字的婦女、兒童以及連圓都畫不好的阿Q也都喜歡,論及影響它比儒、道、釋三教還要大些。像阿Q唱的“悔不該手執鋼鞭將你打……”就是《龍虎鬥》的唱詞。錢大昕說,如果說佛教、道教等是教人為善的話,那麼小說教則是教人“作惡”。他主要舉瞭兩個例子。一是以《水滸傳》為代表的“以殺人為好漢”的一類作品,包括戲曲、曲藝;一是以《西廂記》為代表的“以漁色為風流”的一類作品。當然,現在不同於那個時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長期以來,像《水滸傳》、《三國演義》那樣的作品既反應瞭底層社會的遊民意識,同時也強化瞭這種意識的紮根與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