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考試落榜生人才多 杜甫、柳永皆落榜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在中國歷史上,科舉考試自隋朝始至清朝終,這個古代的“高考”更是令人糾結,多有失意者。
這些失意者大致分兩類,禁考和落榜。禁考即被剝奪瞭考試資格,大詩人李白就是禁考的受害者。據說,被禁考的李白,出身頗有些不清楚,其先祖乃流放西域的罪犯 ;再者,李白的父親是商人,且涉嫌不法。按唐朝律令,罪犯 和商人的後代,絕對不能參加“高考”,李白也不能幸免。這種禁考令將很多人才拒之門外,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李賀,因其父名晉肅,“晉”與“進”同音,於是李賀為避父名諱不舉進士,即不能參加“高考”。這件事現在聽起來不可思議,年輕的李賀由此鬱鬱寡歡,26歲就故去瞭。
唐朝另一位大詩人杜甫,“高考”的命運則與二李不同,二李是不許考,杜甫是沒考上。但這並不意味著李杜沒有才學,“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從另一個角度看,雖說也有不少文學傢出自科舉考場,但那畢竟是為朝廷培養官員的地方。
也有一次考不上繼續N次參考的落榜生。唐詩人張繼便是如此,那首流傳千古的《楓橋夜泊》,就是在落榜之後寫成。這似乎是一種反作用力,後來張繼終於考上進士,算是范進中舉的一個“正能量”版本。
這些失意者大致分兩類,禁考和落榜。禁考即被剝奪瞭考試資格,大詩人李白就是禁考的受害者。據說,被禁考的李白,出身頗有些不清楚,其先祖乃流放西域的罪犯 ;再者,李白的父親是商人,且涉嫌不法。按唐朝律令,罪犯 和商人的後代,絕對不能參加“高考”,李白也不能幸免。這種禁考令將很多人才拒之門外,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李賀,因其父名晉肅,“晉”與“進”同音,於是李賀為避父名諱不舉進士,即不能參加“高考”。這件事現在聽起來不可思議,年輕的李賀由此鬱鬱寡歡,26歲就故去瞭。
唐朝另一位大詩人杜甫,“高考”的命運則與二李不同,二李是不許考,杜甫是沒考上。但這並不意味著李杜沒有才學,“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從另一個角度看,雖說也有不少文學傢出自科舉考場,但那畢竟是為朝廷培養官員的地方。
也有一次考不上繼續N次參考的落榜生。唐詩人張繼便是如此,那首流傳千古的《楓橋夜泊》,就是在落榜之後寫成。這似乎是一種反作用力,後來張繼終於考上進士,算是范進中舉的一個“正能量”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