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之死成為晚清歷史的軍事轉折點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清同治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即公歷1865年5月18日),在山東曹州吳傢店今山東菏澤市牡丹區吳店鎮)發生一個重大事件:滿清世襲罔替俗稱鐵帽子王)博多勒噶臺親王僧格林沁率兵輕進追剿,被捻軍包圍殺死。一名鐵帽子王戰死所具有的輿論震撼性當時極其強烈,但僧格林沁之死的歷史意義遠不止此,而是構成瞭晚清歷史的一個軍事轉折點。
僧忠親王行獵圖
要理解僧格林沁之死的意義,必須要瞭解滿清的基本軍事體系及其演變。
滿清在順治期間17世紀中葉)形成瞭八旗和綠營軍事制度,兩者稱為經制兵,也即今天所說的國傢正規軍。綠營是滿清入關後繼承明朝制度形成的以漢人為基本的軍隊,常規保持60萬人之眾,而八旗兵力可能僅為20萬人,最高的時候為35萬人。盡管如此,八旗軍隊是滿清的看傢武力。就駐防而言,綠營分散在全國,主要是防守西北、西南、華南、華中、華東,有戰事時才進行集中。八旗除部分分散全國駐紮外,主力采取集中方式,防守京畿地區,因此,八旗主力相對綠營處於優勢狀態,是滿清最後的鐵拳。嘉慶18世紀末19世紀初)之後,無論是綠營還是八旗,都開始明顯腐敗、衰落,但國傢基本軍事體系的格局並沒有變化。
僧忠親王行獵圖
要理解僧格林沁之死的意義,必須要瞭解滿清的基本軍事體系及其演變。
滿清在順治期間17世紀中葉)形成瞭八旗和綠營軍事制度,兩者稱為經制兵,也即今天所說的國傢正規軍。綠營是滿清入關後繼承明朝制度形成的以漢人為基本的軍隊,常規保持60萬人之眾,而八旗兵力可能僅為20萬人,最高的時候為35萬人。盡管如此,八旗軍隊是滿清的看傢武力。就駐防而言,綠營分散在全國,主要是防守西北、西南、華南、華中、華東,有戰事時才進行集中。八旗除部分分散全國駐紮外,主力采取集中方式,防守京畿地區,因此,八旗主力相對綠營處於優勢狀態,是滿清最後的鐵拳。嘉慶18世紀末19世紀初)之後,無論是綠營還是八旗,都開始明顯腐敗、衰落,但國傢基本軍事體系的格局並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