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朝的監察機構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對天下百官的糾風監察機構自古就有,且一直為中央樞要。明代以前這類機構多稱作禦史臺,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稱都察院,清代沿用。古時禦史臺主官稱禦史大夫,明清兩朝都察院主官叫左、右都禦史。該衙署長官位列公卿,地位顯赫,並非冷衙閑差。《漢書。百官公卿表》說:“禦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副丞相大致類似現今的副總理。西漢晚期,成帝劉驁仿效上古三公之制,於綏和元年前8)把禦史大夫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綬,祿比丞相。職官地位又升瞭一級。
禦史臺之“臺”字有個說頭兒。西漢時這個機構稱禦史府,成帝劉驁把主官升為大司空後,禦史府日常公務改由副職禦史中丞署理。東漢時,緣於禦史中丞原來在內廷蘭臺寺殿內藏書文牘奏章處)掌事,且禦史大夫又轉為司空,遂把禦史中丞職掌的禦史府更名“禦史臺”。所以後人亦稱禦史臺為“蘭臺”。
明代監察機構
明朝的監察機構在開國之初就叫禦史臺,設左、右禦史大夫,秩從一品。太祖朱元璋把監察百官當作舉國三件大事之一。他說:“國傢立三大府,中書總政事,都督掌軍旅。禦史掌糾察。朝廷綱紀盡系於此,而臺察之任尤清要。卿等當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縱奸,毋假公濟私以害物。”《明史。職官志》)
禦史臺之“臺”字有個說頭兒。西漢時這個機構稱禦史府,成帝劉驁把主官升為大司空後,禦史府日常公務改由副職禦史中丞署理。東漢時,緣於禦史中丞原來在內廷蘭臺寺殿內藏書文牘奏章處)掌事,且禦史大夫又轉為司空,遂把禦史中丞職掌的禦史府更名“禦史臺”。所以後人亦稱禦史臺為“蘭臺”。
明代監察機構
明朝的監察機構在開國之初就叫禦史臺,設左、右禦史大夫,秩從一品。太祖朱元璋把監察百官當作舉國三件大事之一。他說:“國傢立三大府,中書總政事,都督掌軍旅。禦史掌糾察。朝廷綱紀盡系於此,而臺察之任尤清要。卿等當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縱奸,毋假公濟私以害物。”《明史。職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