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一時糾結,千古悲情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死得窩囊,固然與其缺乏謀略,逞匹夫之勇有關,但他一生最大的失敗莫過於鴻門宴上的一時糾結,優柔寡斷,錯失良機,致使功敗垂成。
當時項羽的糾結,總結起來就是:打不打?殺不殺?追不追?
公元前206年,劉邦攻破咸陽,欲在漢中稱王。當時項羽是各路諸侯公認的帶頭大哥,做小弟的劉邦竟敢拔份兒,這讓他十分惱怒,下令大軍枕戈待旦,收拾劉邦這個流氓混混。
此時,項羽的叔叔項伯顧念舊交張良,就連夜跑到劉邦大營通風報信。劉邦自知實力不如項羽,不敢硬拼,就跟項伯說自己並無稱王之意,並決定第二天去向霸王當面賠罪。
項伯趕緊跑回來,跟項羽說瞭很多劉邦的好話。耳根子軟的項羽本該責罰叔叔的通敵行為,可是他的腦袋卻像進瞭水,在打與不打之間,糾結瞭起來。糾結最後的結果是答應劉邦賠罪的請求,看看他的表現再說。晚飯時還咬牙切齒磨刀霍霍,臨睡就改成約在一起喝酒瞭。
對此,項羽的幹爹范增卻不認同。他對項羽說:“劉邦早先是個貪財好色的混混,入關後卻秋毫無犯 ,肯定憋著什麼壞。我曾讓人給他相過面,此人有天子相,將來是跟我們爭天下的勁敵,應該盡早除掉,免留後患。”兩人商定在明天的酒宴上派項莊刺殺劉邦,並在帳外安排刀斧手,不留一個活口,項羽答應依計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