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今何在?七大藏書閣故事多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中國的藏書閣都與水有關,因為藏書最怕失火。寧波著名藏書樓天一閣,名為《易經》中的“天一生水”之意。
乾隆年間,卷帙浩繁的《四庫全書》第一本抄寫本於1781年完成,計有經史子集3.63萬卷。此後一共抄寫瞭7部,分別藏於“文淵閣、文溯閣、文源閣、文津閣”和“文宗閣、文匯閣、文瀾閣”,這些藏書閣取名也幾乎都有“水”字偏旁。但晚清及近代,中國風雨飄搖,內憂外患,戰亂不已,怕“火”的《四庫全書》與藏書閣,也難逃焚毀的厄運。迄今,《四庫全書》隻有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版本於世,令人感慨萬千!
不論閣、書俱在,還是書去閣空,甚或閣、書俱毀,這七大藏書閣的所在地,都是遊人鑒古知今的絕好去處。
1、黑琉璃瓦頂的文淵閣
在北京故宮文華殿後面,有一座黑琉璃瓦頂的建築,在金碧輝煌的故宮中顯得極為別致,它就是文淵閣。
清朝入主中原後,逐漸接受瞭儒傢傳統文化,乾隆皇帝在公元1773年下令編纂《四庫全書》。書未成之際,乾隆已在心中開始為藏書之所思慮良久:“凡事預則立,書之成雖尚需時日,而貯書之所,則不可不宿購。”於是,他想到瞭江南藏書名樓天一閣,想到瞭明末北京故宮中毀於戰火的文淵閣,那一瞬間,他好像尋找到瞭答案。公元1775年,文淵閣在北京故宮動工興建,次年完工。
乾隆年間,卷帙浩繁的《四庫全書》第一本抄寫本於1781年完成,計有經史子集3.63萬卷。此後一共抄寫瞭7部,分別藏於“文淵閣、文溯閣、文源閣、文津閣”和“文宗閣、文匯閣、文瀾閣”,這些藏書閣取名也幾乎都有“水”字偏旁。但晚清及近代,中國風雨飄搖,內憂外患,戰亂不已,怕“火”的《四庫全書》與藏書閣,也難逃焚毀的厄運。迄今,《四庫全書》隻有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版本於世,令人感慨萬千!
不論閣、書俱在,還是書去閣空,甚或閣、書俱毀,這七大藏書閣的所在地,都是遊人鑒古知今的絕好去處。
1、黑琉璃瓦頂的文淵閣
在北京故宮文華殿後面,有一座黑琉璃瓦頂的建築,在金碧輝煌的故宮中顯得極為別致,它就是文淵閣。
清朝入主中原後,逐漸接受瞭儒傢傳統文化,乾隆皇帝在公元1773年下令編纂《四庫全書》。書未成之際,乾隆已在心中開始為藏書之所思慮良久:“凡事預則立,書之成雖尚需時日,而貯書之所,則不可不宿購。”於是,他想到瞭江南藏書名樓天一閣,想到瞭明末北京故宮中毀於戰火的文淵閣,那一瞬間,他好像尋找到瞭答案。公元1775年,文淵閣在北京故宮動工興建,次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