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學是儒學的原生態 談先秦儒學的“七長八短”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先秦儒學是儒學的原生態,它像一座宮殿,已經破落但棟梁未朽磚瓦尚在;它像一輛舊車,已經報廢卻構件優異拆裝方便。居住或駕乘?這是個白癡的問題;完全拋棄?這是敗傢子行為。唯一可取的辦法:物盡其用,以構築新的精神大廈。為此,我們需要對先秦儒學作一次盤點。
借用通俗的說法,我們認為,先秦儒學有“七長八短”:
一長:切實的人本主義。“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也”;“天之所生、地之所養,惟人為大”——歐洲人一度在人與神誰是本位的問題上的糾結,在孔子這裡是不存在的。他的觀點明白無誤:人的生命和尊嚴至高無上。今天,取消死刑的呼籲依然有點兒時髦;當孔子強調人的可貴的時候,其背景是慘絕人寰的殺奴殺俘人祭和人殉!“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對孔子一改溫良恭儉讓而變作潑婦罵街,孟子是由衷欣賞的。對於用木人或陶人殉葬,孔子都如此咒罵,對用真人殉葬,孔子該如何“出離憤怒”呢?以“人本”為基點,衍生出“仁者愛人”、“為政以德”、“民貴君輕”等主張。對人的關註超乎一切,使得儒者對神的關註成為間接的對人的關註:“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不愧於人,不畏於天”;“存亡禍福,皆己而已,天災地妖,不能加也”;“不語怪力亂神”——這種現實主義精神成為抵禦虛幻神聖理論的堅固墻壁,使任何宗教都難以統治華夏。簡言之,儒學是從人的角度理解和闡釋神,宗教則從神的角度即虛幻的願景誘導人。中國社會一直保持世俗狀態從而使接受科學成為可能,儒學功不可沒。
借用通俗的說法,我們認為,先秦儒學有“七長八短”:
一長:切實的人本主義。“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也”;“天之所生、地之所養,惟人為大”——歐洲人一度在人與神誰是本位的問題上的糾結,在孔子這裡是不存在的。他的觀點明白無誤:人的生命和尊嚴至高無上。今天,取消死刑的呼籲依然有點兒時髦;當孔子強調人的可貴的時候,其背景是慘絕人寰的殺奴殺俘人祭和人殉!“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對孔子一改溫良恭儉讓而變作潑婦罵街,孟子是由衷欣賞的。對於用木人或陶人殉葬,孔子都如此咒罵,對用真人殉葬,孔子該如何“出離憤怒”呢?以“人本”為基點,衍生出“仁者愛人”、“為政以德”、“民貴君輕”等主張。對人的關註超乎一切,使得儒者對神的關註成為間接的對人的關註:“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不愧於人,不畏於天”;“存亡禍福,皆己而已,天災地妖,不能加也”;“不語怪力亂神”——這種現實主義精神成為抵禦虛幻神聖理論的堅固墻壁,使任何宗教都難以統治華夏。簡言之,儒學是從人的角度理解和闡釋神,宗教則從神的角度即虛幻的願景誘導人。中國社會一直保持世俗狀態從而使接受科學成為可能,儒學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