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引入與清代的人口增長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清代臺灣民生
說起番薯,它與花生、玉米等食品一樣,也是一種外來物種,但在清代人口爆炸式增長而耕地面積所增有限的情況下,它成為下層百姓填飽肚子,支持生存的重要食品。所以我們要講清代食品,就不能不說番薯。
番薯,各地稱呼不同,又名甘薯、金薯、紅薯、朱薯、白薯、紅苕、地瓜、山芋等。它原產於美洲中部墨西哥等地,後由西班牙殖民者攜種至菲律賓等國。根據學術界的研究,番薯傳入中國,大約在明代中葉以後。其傳入之途徑,一說來自菲律賓,一說來自安南越南),一說來自琉球群島。乾隆《福州府志》中說,番薯來自於呂宋,“其國有朱薯,被野連山,不待種植,夷人率取食之”,但不願將其交給中國人,有中國商人“截取其蔓咫許,挾小籃中以來”。說到番薯傳入中國,還有不少動人的故事:
番薯最早是哥倫佈發現新大陸後從美洲傳到世界各地的。明代,中國對外的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