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恨晚的《中國古典詩詞感發》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我時常覺得自己讀書太少所知有限,尤其像中國古典文學這麼龐大深遠的領域,我知道的簡直是少到連皮毛都不足以去形容瞭。舉個例子,最近有一本書《中國古典詩詞感發》,大傢看瞭如獲至寶,這時候我才後知後覺拿起來看,才發現作者顧隨先生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葉嘉瑩這位全解中國古典詩詞的大傢,她的師父她的老師。
我發現顧隨有另一個筆名叫“苦水”,是民國年間一個小說傢,而且顧隨很特別,他過去在北京大學讀的是英文系,所以他是一個典型的民國時代的學人,中西貫通的大傢,他上課啟發瞭許多的後來學子,比如葉嘉瑩。
這本《中國古典詩詞感發》,很多朋友覺得這本書會讓人想起木心的《文學回憶錄》,但其實是各有不同,有一點是一樣的不知道是不是他們那一代人上課的特征,就是說到哪就是哪,真的配上瞭這本書名的“感發”二字,有感而發,明明是要跟大傢講一件事,上課的時候說著說著就跑馬跑遠瞭。
但這個跑馬跑遠瞭又怎麼樣呢,看葉嘉瑩寫的序,她說先生之講課純以感發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是我平生所接觸過的講授詩詞最能得其神髓,而且也最富於啟發性的一位難得的好教師。
我發現顧隨有另一個筆名叫“苦水”,是民國年間一個小說傢,而且顧隨很特別,他過去在北京大學讀的是英文系,所以他是一個典型的民國時代的學人,中西貫通的大傢,他上課啟發瞭許多的後來學子,比如葉嘉瑩。
這本《中國古典詩詞感發》,很多朋友覺得這本書會讓人想起木心的《文學回憶錄》,但其實是各有不同,有一點是一樣的不知道是不是他們那一代人上課的特征,就是說到哪就是哪,真的配上瞭這本書名的“感發”二字,有感而發,明明是要跟大傢講一件事,上課的時候說著說著就跑馬跑遠瞭。
但這個跑馬跑遠瞭又怎麼樣呢,看葉嘉瑩寫的序,她說先生之講課純以感發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是我平生所接觸過的講授詩詞最能得其神髓,而且也最富於啟發性的一位難得的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