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黨爭:元祐黨人碑與政治清算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本文摘自《帝國的潰敗》,作者:張鳴,東方出版社
元祐是北宋哲宗趙煦的年號。北宋一朝,鬧變法鬧得不行,來回折騰。老子神宗趙頊變法,兒子哲宗趙煦不變瞭,復辟。於是,當年一幹反對變法的人,以司馬光為首,組織還鄉團殺回來瞭。從此以後,支持變法的人稱元豐黨人元豐是神宗年號),反對變法的為元祐黨人。此後反反復復,到瞭宋徽宗趙佶這裡,變法派聲勢大振,丞相蔡京對司馬光這幹人恨不過,但人都死瞭,也沒法再貶斥發配。他為瞭徹底清除餘毒,奉皇帝的旨意下令各州縣大刻元祐黨人碑,宣佈這些人屬於奸黨,要勒之於石,讓他們千秋萬代臭下去。於是,就有瞭這著名的元祐黨人碑。
其實,北宋的制度和政治的確需要改革。漫說後世,就是當時人也感到毛病特多,官制疊床架屋——床上架床,還添若幹大小椅子板凳什麼的。反正讓大傢什麼事都幹著別扭,一件小事折騰半年。但是,變法黨人王安石他們,按著強化國傢權力的思路做,動靜忒大,不僅折騰官場,而且折騰百姓。所以,好些人反而感覺不如不變。皇帝不換,這老兒自己決定的變法,不好自己否定;但是皇帝一換,老子死瞭,兒子上臺,之前的變法就可以被推翻。弗洛伊德說,兒子都有仇父情結,放在皇帝身上,大概不錯。孔子說,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然而,老子喜歡的,不論是人還是政策,兒子必定不喜歡。所以,老子的寵臣,必定會栽在兒子的手上。於是,反變法的復辟黨上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