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靜氣,戒躁氣,成大氣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養靜氣
關於“靜氣”,最著名的話莫過於晚清政治傢、兩任帝師的翁同龢的一幅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有這樣的表達:“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養靜氣是修身養性的首要之舉。諸葛亮一出空城計人盡皆知,也說明瞭他“靜以修身”的說法並非虛言。隻有臨大事有靜氣的人,才能這樣從容不迫,遇事不亂。
《世說新語》中有一則關於謝安的記載。說的是在淝水之戰時,作為總指揮的謝安在後方和客人下圍棋,等待自己十萬軍隊與前秦七十萬軍隊作戰的消息。一會兒他的侄子謝玄從淝水戰場上派出的信使到瞭,他“看書竟,默然無言”,又慢慢下棋。客人問他戰場上的勝敗情況,謝安回答說:“小兒輩大破賊。”說話時的神色、舉動和平時沒有兩樣。後來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對這件事誇贊道,“但用南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古人說,“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謝安與諸葛亮可謂受之無愧。
關於“靜氣”,最著名的話莫過於晚清政治傢、兩任帝師的翁同龢的一幅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有這樣的表達:“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養靜氣是修身養性的首要之舉。諸葛亮一出空城計人盡皆知,也說明瞭他“靜以修身”的說法並非虛言。隻有臨大事有靜氣的人,才能這樣從容不迫,遇事不亂。
《世說新語》中有一則關於謝安的記載。說的是在淝水之戰時,作為總指揮的謝安在後方和客人下圍棋,等待自己十萬軍隊與前秦七十萬軍隊作戰的消息。一會兒他的侄子謝玄從淝水戰場上派出的信使到瞭,他“看書竟,默然無言”,又慢慢下棋。客人問他戰場上的勝敗情況,謝安回答說:“小兒輩大破賊。”說話時的神色、舉動和平時沒有兩樣。後來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對這件事誇贊道,“但用南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古人說,“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謝安與諸葛亮可謂受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