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律的最高境界在於“慎獨”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傢著作《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
最隱蔽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同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而慎獨說到底其實就貴在這三個如一。
言行如一,為情操
《論語·為政》記述瞭這樣一段對話:子貢問老師孔子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告訴他:“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先做好你想說的,之後再把它說出來。)
雖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孔子卻用它一語道破瞭成為君子的要訣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實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儒傢以推行仁政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為實現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孔子作為儒傢的一代宗師,不僅建立瞭一個以仁為核心的完整倫理思想體系,把社會道德規范集於一體,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率先垂范,積極踐行。
最隱蔽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同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而慎獨說到底其實就貴在這三個如一。
言行如一,為情操
《論語·為政》記述瞭這樣一段對話:子貢問老師孔子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告訴他:“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先做好你想說的,之後再把它說出來。)
雖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孔子卻用它一語道破瞭成為君子的要訣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實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儒傢以推行仁政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為實現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孔子作為儒傢的一代宗師,不僅建立瞭一個以仁為核心的完整倫理思想體系,把社會道德規范集於一體,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率先垂范,積極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