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包青天非黑臉而是白面書生 身高1米65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包拯,古往今來知名度很高的官員,也是個賢人。在老百姓心目中永恒的“包青天”。隨著戲曲、電視劇的傳播,包公的形象早已經傢喻戶曉、婦孺皆知。然而,包公的故事更多是傳說,更多是老百姓盼望清官的一種精神寄托。他秉公執法,一身正氣,世代傳頌,歷久不衰,贏得世人的敬仰。
包青天公墓園
舞臺上的包公形象與現實中的包拯
對包拯形象的塑造和傳揚始於其身前。而源於宋代的話本並紅火於元代的包公戲,自明清到近代,不斷發展,推陳出新,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現存18種元代公案戲中,寫包公審案斷獄的就達11種,如無名氏的《包待制陳州糶米》、關漢卿的《包待制智斬魯齋郎》等;明清又誕生20種。明代《元曲選》100種裡包公戲占10種;打開《京劇劇目初探》,可以查到34出包公戲,《金丸記》、《桃花記》、《胭脂記》、《珍珠記》、《雙釘案》、《正朝陽》、《鍘美案》、《赤桑鎮》、《鍘包勉》、《砸鑾駕》、《打龍袍》等保留劇目歷久不衰。1993~1995年,長達236集的臺灣電視連續劇《包青天》風靡大陸和臺、港、澳地區、東南亞及歐美華人社會。
包青天公墓園
舞臺上的包公形象與現實中的包拯
對包拯形象的塑造和傳揚始於其身前。而源於宋代的話本並紅火於元代的包公戲,自明清到近代,不斷發展,推陳出新,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現存18種元代公案戲中,寫包公審案斷獄的就達11種,如無名氏的《包待制陳州糶米》、關漢卿的《包待制智斬魯齋郎》等;明清又誕生20種。明代《元曲選》100種裡包公戲占10種;打開《京劇劇目初探》,可以查到34出包公戲,《金丸記》、《桃花記》、《胭脂記》、《珍珠記》、《雙釘案》、《正朝陽》、《鍘美案》、《赤桑鎮》、《鍘包勉》、《砸鑾駕》、《打龍袍》等保留劇目歷久不衰。1993~1995年,長達236集的臺灣電視連續劇《包青天》風靡大陸和臺、港、澳地區、東南亞及歐美華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