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傢文化思想中的道德與倫理關系
文章分類:國學經典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倫理與道德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中西方哲學傢討論的問題,現代人容易將道德和倫理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間雖然有必要的關聯,卻存在著差異。
禮與仁
儒傢學說有兩個基本概念:禮與仁。如果進行道德哲學分析,那麼,禮可以視為倫理尤其是倫理實體的概念,仁則可以視為道德尤其是道德主體的概念。禮與仁,可以說是倫理與道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表達。
一般認為,儒傢學說尤其是道德哲學是以“仁”為核心的。理由有二:其一,禮是孔子的繼承,仁是孔子的創造;其二,在儒傢論述中,尤其《論語》中,仁出現頻率比禮多,地位也更重要。但是更需要思考的是,在禮與仁之間,孔子的根本目標是什麼?是建構一個“禮”的社會,還是“仁”的個體?二者之間有沒有一個誰更優位的問題?《論語》中的一段話對“禮”與“仁”的關系進行瞭重要詮釋:“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孔子以“仁”說“禮”,以“禮”立“仁”。可見“仁”的根本目標是“禮”,孔子以“復禮”為自己的使命。“復禮”必須“克己”,“克己”就是超越自己的個別性,達到孔子所謂“大人”的“普遍性”。“克己復禮”的過程,就是“仁”的建構過程。
禮與仁
儒傢學說有兩個基本概念:禮與仁。如果進行道德哲學分析,那麼,禮可以視為倫理尤其是倫理實體的概念,仁則可以視為道德尤其是道德主體的概念。禮與仁,可以說是倫理與道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表達。
一般認為,儒傢學說尤其是道德哲學是以“仁”為核心的。理由有二:其一,禮是孔子的繼承,仁是孔子的創造;其二,在儒傢論述中,尤其《論語》中,仁出現頻率比禮多,地位也更重要。但是更需要思考的是,在禮與仁之間,孔子的根本目標是什麼?是建構一個“禮”的社會,還是“仁”的個體?二者之間有沒有一個誰更優位的問題?《論語》中的一段話對“禮”與“仁”的關系進行瞭重要詮釋:“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孔子以“仁”說“禮”,以“禮”立“仁”。可見“仁”的根本目標是“禮”,孔子以“復禮”為自己的使命。“復禮”必須“克己”,“克己”就是超越自己的個別性,達到孔子所謂“大人”的“普遍性”。“克己復禮”的過程,就是“仁”的建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