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馬說》原文翻譯註釋出處及寫作背景中心思想
文章分類:文言文
你也會想看的:論武俠打鬥,金庸與古龍筆下的招式誰更最接近實戰?
馬說 韓愈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註釋
一、詞語解釋
1、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善相馬。
2、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隻是辱沒在奴仆的手裡。祗:隻是 辱,埋沒
3、駢死:並列而死。駢:兩馬並駕。槽:喂牲口的食器,櫪:馬棚。槽櫪:馬廄
4、不以千裡稱也:不因為是千裡馬而著稱。以,憑借。稱,著稱。
5、馬之千裡者:馬當中)能行千裡的。之,助詞。此句“馬”和“千裡者”是部分復指關系。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註釋
一、詞語解釋
1、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善相馬。
2、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隻是辱沒在奴仆的手裡。祗:隻是 辱,埋沒
3、駢死:並列而死。駢:兩馬並駕。槽:喂牲口的食器,櫪:馬棚。槽櫪:馬廄
4、不以千裡稱也:不因為是千裡馬而著稱。以,憑借。稱,著稱。
5、馬之千裡者:馬當中)能行千裡的。之,助詞。此句“馬”和“千裡者”是部分復指關系。